家谱研究-丰南乾隆老谱
一是,孙�^公是隆祖九世孙,而非六世孙。
二是,丰南老祖孙隆坟茔在孙家庄(今丰南小集大孙庄)。
以上家谱资料是抄自乾隆十二年柳林老二门家谱,对于考证丰南孙氏始迁祖很有价值,但与丰南《孙氏家谱》相较,仍有令人疑惑不解之处。
一是丰南《孙氏家谱》即以孙�^为始祖的版本,是目前唯一发现并有多家收藏的同治戊辰年印制家谱(民国丁巳年续修再版)。该家谱一函六卷,是�^公十一门(即�^公友文、友武两子的十一个儿子)全谱。谱序一是乾隆丁未年代人、�^公十一世孙五章公所作。谱序明言:“孙家庄西有遗冢,系孙氏始迁祖讳得云,表以墓碣,当不讹,再传,无考。” 哪些“再传,无考”?让后人思忖。
二是丰南《孙氏家谱》谱序说,“我孙氏之初,本三门,圯公为我长门祖,二门无谱,三门旧有谱。议者,或与合成三门全谱。”“圯公我近族也,得云公我远也。谱之所及,圯公裔孙也;谱之所未及,同与我为得云公裔孙也。”由于三门合谱“繁重难举”,五章公等先人只好作罢。
这里最让后人疑惑的是,为何未提及三门同是老祖孙隆的裔孙,以及孙隆坟墓之情事呢?丰南《孙氏家谱》谱序完成于乾隆丁未(1787年),而柳林二门老谱谱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也就是长门与二门都在修谱,而二门修谱在前,为何五章公说“二门无谱”(有老人说得云二门没有印制过全谱,部分村有单支谱)呢。同是乾隆年代、同住在大孙庄、柳林、孙沙坨、孙家坨、大新庄、薄港村、孙溏庄等方圆不过几十里之地范围内,隆祖坟茔、柳林二门老谱谱成,五章公等却为何无所闻之?据有关资料与老人们说,丰南孙氏主要分布在丰南、唐海(曹妃甸)和滦南三区县,宗亲关系密切,逢年过节来往热络,是一个兴旺和谐的大家族。若如此,哪能信息如此闭塞呢?
三是丰南《孙氏家谱》谱序作者五章公是�^祖十一世孙,如果�^公是隆祖九世孙,那五章公就是隆祖的十九世孙,以五章公1787年制作谱序作断代分析,即按一代27.5计,隆祖应是元朝中统年代(1260年)左右人了,若永乐二年(1404年)来丰南,隆祖已是年逾百岁的老人。若再延展至当今,我�^公长门隆祖二十八世孙已然出生,仍按一代27.5计往前推算,为1245年,前后两次断代相差不到一辈人。当年奉召“迁民实直北”,多是青壮年,百岁老人当不在迁徙之列。隆祖是何年代人,以上只是大概的估算,参考而已,不足为证。
孙�^公是隆祖六世孙还是九世孙,于丰南《孙氏家谱》孙�^始祖的地位无所影响,但直接涉及隆祖的出生年代,从而影响隆祖是否始迁祖的考证。
质疑老祖多有不敬,但多种说法总归只有一个是事实。十二年前被抄录的柳林二门乾隆十二年(1747年)老谱应该还存于世上,确定孙隆是否河北丰南孙氏始迁祖,老谱是关键所在。尽快找到乾隆老谱,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老谱,丰南孙氏始迁祖是得云公还是老祖孙隆,就应是八九不离十的事情了。
附:丰南《孙氏家谱》同治戊辰年版 民国丁巳年重修
谱序
明永乐二年(1404年),迁民实直北,我孙氏自定州居于丰阳。汉世徙民五陵及边,皆豪富。明纪有徙民之文,无选富之文。父老传说故事,前明奉迁皆丁户,蕃盛者中选。然则,吾孙氏之瓜瓞绵延,自定州始而已然矣。孙家庄西有遗冢,系孙氏始迁祖讳得云,表以墓碣,当不讹,再传,无考。我本支祖圯公,葬柳林寅位。子二,别门十三,出嗣一,绝一,实十一门,班班如也。仰赖!
祖宗厚德,滋培支流。曼羡裔太学生孙五章,恐源远未分,而失其本爰。与裔孙时雍为谱之。谟先试可,与我本门,藁成十一门,何不同谱?而敦属其事,于章始而欣然。以为此,我祖宗启佑后人,使各怀孝悌之心,愿谱吾族而教之睦也。既而难之,质鲁者,至莫志。其高曾远移者,莫辨其源。派大支易了,细节难详,举万漏一,终为谱缺久而决焉。向惟无谱,故不免绝潢断港之虞,以往者不可咎矣,继自今,不行收合。庸知当前可谱着之,不亦散乎?而其弊可忍言乎?爰鸠族人而咨之,俾各家列其世次,以汇成一支,乃统十一支,以归一本。再任十一世孙三俊、十二世孙宪文,行关外采访,寄族,阅期年而谱。藁成至今未刊甚之也。
我孙氏之初,本三门,圯公为我长门祖,二门无谱,三门旧有谱。议者,或与合成三门全谱。沉思久之,繁重难举,不如分行之清�也。谱世遥遥数百年,中历事变断,而不可复续者有之。此谱也成,但求可续者之,不失叙。非敢谓前世无,不得已而别与谱外者,之非我族也。且谱族之意,期于睦族。圯公我近族也,得云公我远也。谱之所及,圯公裔孙也;谱之所未及,同与我为得云公裔孙也。凡我族人,各守本业,少毋陵长,强毋欺弱,雍雍然。有睦,其所以上敬祖宗,下协子姓者,岂有涯哉?
谱成于乾隆丁未(1787年),距今二十二年。将敬刊而家藏之,以为将来续修之。藉而章与雍凛凛之意,不敢不白于族人也。是为序。
嘉庆丙寅(1806年)仲秋,上浣之吉十一代孙五章,熏沐谨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