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牒谱序-闽东孙氏谱序
•
• 阅读 831
闽东孙氏谱序
国运昌盛,文运亦兴。志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的载体,它汇聚了各地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的历史与现状,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国情资料库,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宗谱是同宗共祖男性血亲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家庭世系和事迹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历史图籍,它既是家族的史书,也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了许多姓氏文化,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研究,是家族史研究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家是国有基石,国是家的屏障。唯有家、家族的生生不息,方有国的延绵与昌盛。修编宗谱,立纲陈纪,匡正人伦,使人不仅识本源,知世系,明大义,辨昭穆,服务当代,垂鉴后世。而且对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寻根问祖,联络乡情,培强凝聚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地方各级政府正组织人力、物力纂修地方志书,而民间则掀起编写姓氏志、家乘、宗谱之风,可谓盛世也。
闽东孙氏系周时齐国孙姓始祖孙书的后裔。其先祖受姓于山东,发祥于江苏、浙江。闽东孙氏现有两支:一是乐安郡孙氏,主要分布在福鼎市姚阳和库口,现有人口10000余人。一是富春郡孙氏,散布闽东各县(市、区),先祖自五代肇建至今,繁衍生息,现有人口2.6万人。虽然乐安、富春分派不同,但俱出一宗,枝繁叶茂,派别兴旺。
自孙书肇建以来,至今将近26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彪炳史册的历史名人,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医学等各个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闽东孙氏祖先入闽之后,秉承祖训,诗礼传家,耕读为本,在当地也创造了辉煌业绩。
孙玩、孙皎兄弟于五代末期围垦福安甘棠海堤,开辟良田,发展经济,创基立业。
孙翼凤、孙附凤兄弟于宋绍定年间获同榜进士。孙翼凤累官御史大夫,卒赠太师;孙附凤授大参,升布政司,任浙江道。
孙永三四兄弟于明正统正年间筹粮二千八百石赈济灾民,受皇帝嘉奖,旌为义民,五品济民大夫。
宋代,孙升的以民为本,以和为政,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更让族人们引以为豪。
当今在各个岗位上任职的公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授、学者亦为数不少,他们和勤劳朴实的数万孙姓宗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闽东孙氏族人编纂族谱,不落窠臼,而是突破传统格式束缚,进一步编写《闽东孙氏志》,这在体例上是有所创新的,在内容上高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如传承古训“父慈子孝”,“兄弟友恭”,这对重建失落已久的现代家庭伦理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成员之间尽管角色不同,但可凭借其对价值观的共同信仰,建立起彼此信任和责任;同时大力倡导“爱祖国、亲人民、重教育”等,溶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和建设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建立诚信友爱,和谐有序的社会既是现代国家的体现,也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汲取传统精华,才能拥有牢固的根基;反映时代精神,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问祖,敬宗睦族,追远报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闽东孙氏族人编写闽东(九县、市、区)孙氏志、谱,经多次酝酿协商,多方探究考证,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告竣。
在《闽东孙氏志》问世之际,我表示衷心祝贺。
中共宁德市蕉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孙焕春
公元二OO七年五月六日
国运昌盛,文运亦兴。志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的载体,它汇聚了各地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的历史与现状,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国情资料库,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宗谱是同宗共祖男性血亲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家庭世系和事迹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历史图籍,它既是家族的史书,也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了许多姓氏文化,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研究,是家族史研究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家是国有基石,国是家的屏障。唯有家、家族的生生不息,方有国的延绵与昌盛。修编宗谱,立纲陈纪,匡正人伦,使人不仅识本源,知世系,明大义,辨昭穆,服务当代,垂鉴后世。而且对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寻根问祖,联络乡情,培强凝聚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地方各级政府正组织人力、物力纂修地方志书,而民间则掀起编写姓氏志、家乘、宗谱之风,可谓盛世也。
闽东孙氏系周时齐国孙姓始祖孙书的后裔。其先祖受姓于山东,发祥于江苏、浙江。闽东孙氏现有两支:一是乐安郡孙氏,主要分布在福鼎市姚阳和库口,现有人口10000余人。一是富春郡孙氏,散布闽东各县(市、区),先祖自五代肇建至今,繁衍生息,现有人口2.6万人。虽然乐安、富春分派不同,但俱出一宗,枝繁叶茂,派别兴旺。
自孙书肇建以来,至今将近26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彪炳史册的历史名人,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医学等各个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闽东孙氏祖先入闽之后,秉承祖训,诗礼传家,耕读为本,在当地也创造了辉煌业绩。
孙玩、孙皎兄弟于五代末期围垦福安甘棠海堤,开辟良田,发展经济,创基立业。
孙翼凤、孙附凤兄弟于宋绍定年间获同榜进士。孙翼凤累官御史大夫,卒赠太师;孙附凤授大参,升布政司,任浙江道。
孙永三四兄弟于明正统正年间筹粮二千八百石赈济灾民,受皇帝嘉奖,旌为义民,五品济民大夫。
宋代,孙升的以民为本,以和为政,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更让族人们引以为豪。
当今在各个岗位上任职的公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授、学者亦为数不少,他们和勤劳朴实的数万孙姓宗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闽东孙氏族人编纂族谱,不落窠臼,而是突破传统格式束缚,进一步编写《闽东孙氏志》,这在体例上是有所创新的,在内容上高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如传承古训“父慈子孝”,“兄弟友恭”,这对重建失落已久的现代家庭伦理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成员之间尽管角色不同,但可凭借其对价值观的共同信仰,建立起彼此信任和责任;同时大力倡导“爱祖国、亲人民、重教育”等,溶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和建设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建立诚信友爱,和谐有序的社会既是现代国家的体现,也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汲取传统精华,才能拥有牢固的根基;反映时代精神,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问祖,敬宗睦族,追远报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闽东孙氏族人编写闽东(九县、市、区)孙氏志、谱,经多次酝酿协商,多方探究考证,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告竣。
在《闽东孙氏志》问世之际,我表示衷心祝贺。
中共宁德市蕉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孙焕春
公元二OO七年五月六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