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牒谱序-乐安孙氏谱序

自古有国有家者,无不国修其史,家修其谱。史所以记政事,辩是非,别善恶,立国教。谱所以著世系,垂祖训,续传统,正家风。谱史互补,旨趣宏深,司马迁写《史记•三代世表》,即曾“取之谱牒旧闻”以补正史之阙如。知史而后知爱国家,爱人民,爱天下,爱正义。知谱而后知爱祖宗,爱家庭,爱自身,爱同族。史谱交映,相得益彰,构成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和谐文化的重大特色。

乐安孙氏,其先出自上古大圣人虞舜之后,属�拘罩�孙,有别于历史上的姬姓之孙、芈姓之孙、子姓之孙。以其始祖孙书,春秋时代伐莒有功,得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故史称乐安孙氏。其后,子系繁衍,英才代出,功垂竹帛,光照汗青。春秋末期有兵圣孙武,为人类公认的兵学鼻祖,所著《孙子兵法》,至今享誉全球。战国中期有兵家亚圣孙膑,战功卓著,辅佐齐威王称霸中原。三国时期有吴大帝孙权,雄踞东南,保土安民,其功甚渥。近世有伟大而杰出的民主主义者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五千年帝制,开创民主共和新纪元。其他如成就斐然的文官武将、高爵显宦、学士方家等等则不胜枚举。所有这些都表明,乐安孙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中极其光荣的一员。修乐安孙氏之谱,叙乐安孙氏之功,扬乐安孙氏之风,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题中固有之义,对于联谊四海,沟通中外,促进国家与民族团结、进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修史莫贵于直笔,修谱莫贵于真实。谱牒之学,渊源于先秦,兴起于汉晋,泛滥于南北朝,考辩于唐宋,普及于明清。其因 盖出于天下之治乱,时代之盛衰。乐安孙氏之谱的演变,尤其如此,长达一千五百余年,才揭示出其姓氏的源流的真相。其谱虽始立于孙书得姓、食采之时,然不久即残断于春秋战国的历史变迁之中。西汉司马迁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时,即已不能详知孙武之身世。直到西晋杜预注《春秋左传》,才首次指出孙书即陈书,但未引起社会关注。后至唐代孙 逖撰《宋州司马先府君墓志铭》,再次重申并强调孙书即陈书,犹未能于天下同宗完全达致共识。最后到北宋欧阳修撰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痛下苦功,逐人逐代详考乐安孙氏始祖孙书至唐初宰相孙茂道、唐末宰相孙��的全部世系,一一得以落实,终至真相大白,拨乱反正,将孙茂道墓志及其宗谱所自认的姬姓之孙改为�拘罩�孙,解决了长期以来姬姓之孙与�拘罩�孙的混淆不清的历史难题。这一成果来之不易,诚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浪淘沙》所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永远值得乐安孙氏珍惜!

今乐安孙氏后裔孙庆桥、孙兵、孙家达诸君,深怀对祖功宗德敬畏追缅、弘扬光大的赤诚之心,历尽十余年的艰辛,广搜南宋以来天下同宗之谱,详核细考,去误存真,撰成《乐安孙氏通谱》。上承《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佐以正史,言之凿凿。下叙明清以来各谱,�掷砺鑫觯�枝繁叶茂。中补宋元之际断层,贯通古今,浑然一体。庶 几乎!武圣孙氏之谱,似可媲美于文圣孔氏之谱矣。

适直《乐安孙氏通谱》付梓之际,应撰者诸君之托,恭抒感怀,是为序。

霍印章 吴如嵩

2010年7月5日于北京

吴如嵩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 副会长

首席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