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牒谱序-河南登封家谱序言

河南登封市孙氏家谱序言

明洪武年间,先祖从山西洪桐县徒居到河南嵩山南北麓落户。嵩北居住在巩县罗庄、候地、鲁村一带,嵩南居住在登封城东勺溪河东畔的景店、后柿杭村。甘甜的勺溪河水和肥沃的土地哺育着先祖在这里繁延生息,历经数百年,使得家族人丁兴旺,人材辈出。

祖上有德,使吾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枝繁叶茂,足迹从最初的勺溪河畔,走向外乡各地乃至全国。据老谱记载,近至马跑、屈家房、山怀、沁水、朱家湾、马峪、告城苇园沟、中岳庙新店、芦崖寺孙家窑、南店、打鱼店等地。远至扶沟县、临汝城南地、舞阳马庄、梁庄,芦氏县、鲁山县东二十里高村、禹县沙锅垌和神��、唐县苍台街、白河县、西大山乃至山西闻喜、陕西延长县、河北绛县等地,大多不知其后。但不论路途远近,只血脉一线之相连,都是孙氏子孙,亲如一家;虽相见相认困难,但血管里流的都是先祖之血脉。愿吾族所有子孙不论居住何地,都能永远精诚团结,奋发有为,为国效力,为族增荣。

吾族人口众多,分布地广,自古以来,不泛名流志士,在政界、商界、军界、文化界等各个领域大显其才。更有大孝至爱之人,忠、孝、节、义,诚、信、守、礼,争做时代之楷模,实乃是吾族大幸。

先祖素有修续家谱之良好传统,更以修续祖谱为荣,才使得吾族先代代传世。据考证,最早修谱在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一七八七年),由八世先祖讳子哲公创修,距今已有二百二十余年。后先祖又多次续修,最主要的有清道光十九年,清同治五年,清光绪十五年等。可惜这些家谱原本均已失传,值得欣慰的是历次修谱的序或引言都较为完整的被收录在庚寅年续修本中,为我们留下了难得的历史资料。特别是清光绪三十四年,由十一世祖讳文昭公续修的绳武堂本,不但规范了修谱格式、谱例,还绘制了始祖坟茔图;不但规定了排行二十字,为避免重名又按金水木火土偏旁之字增加了二十字,与原二十字并用。本次修谱,还第一次增补了女谱、外传和旁支,使孙氏祖谱在版式、内容诸多方面进一步得到规范和完善,为后世修续奠定了基础。先祖之功伟矣。

时代变迁,历经苍桑,前世之谱,多遭劫难,为使后代子孙因谱继续,将现存不同时期的祖谱整理为集,以传后世,是我辈多年之愿望,今得实现,心甚宽慰。但愿后代贤孝子孙代代相续,以传百世。祝愿更多的外迁子孙能认祖归谱,乃是我辈之心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